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吉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吉林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3-03-06 11:08:59
吉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吉林市发改委农村处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经济开放的关键时期,根据《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研究和编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现状与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强农重农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农村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全面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2005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10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49元,年分别递增9.5%和5.5%。粮食总产量实现59.4亿斤、生猪发展到604万头、肉牛发展到331万头、肉类总产量73万吨、蛋总产量22万吨、奶类总产量9.6万吨、水产品产量3万吨,年分别递增21%、9.1%、10%、17.2%、23.8%、26%、1.2%。
  “十五”期间,科教兴农成绩斐然,累计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余项,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49万千瓦,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40%以上;城乡就业结构、人口分布和城镇体系趋于合理。2005年全市农业从业人员达到101.2万人;重点建设的15个小城镇,实现GDP约100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房屋开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乡镇百人拥有电话78部;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5平方米;安全卫生用水逐步普及,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农业将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国家对农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加入WTO后的极大挑战。有利方面,一是全党、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农业;二是现代科技、生产要素、物质装备和农民武装农业;三是国家不断增加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四是市场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动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造、提升与市场机制接轨。制约因素:一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农民渴望融入市场的矛盾。二是科技信息不灵与农民渴望得到信息的矛盾。三是农村政策不配套与农村纠纷难调处的矛盾。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抗灾保丰收的矛盾。五是城镇化水平低与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矛盾。
二、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思路: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根本目标和发展主线;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统筹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再创业、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一起抓;坚持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坚持把推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摆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三)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实施科教兴农、项目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四)奋斗目标:到2010年实现一产增加值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年分别递增6%和11.7%。粮食产量达到300万吨水平,转移农村劳动力60万人。
三、发展的重点及主要任务
  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稳定发展种植业,积极发展林产业,突破性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期间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发展,健全村民自治。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达到6000元,农民人均住房达到22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0%以上,农村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60%。
(二)优化发展种植业、水产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水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30亿公斤。
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重点发展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酿造葡萄、食用菌、蔬菜、水果、鹿、蛙、蚕等重点产业。
  水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到2010年网养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有2—3个水产品获得绿色或有机水产品认证;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名特优比例达到70%以上。
(三)建设发达的生态林产业体系
  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拓展以森林经营为基础的第一产业,提升以林产品为主的第二产业,开发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打造以长白山名特优品牌为主的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
(四)突破性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要适应市场需要,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在优质、安全的前提下重点促进和加快5个县(市)国家级秸杆养牛示范县建设、永吉、舒兰国家级瘦肉型猪示范县建设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到2010年市级以上养殖小区发展到600个;生猪饲养量达到880万头,肉牛饲养量500万头,奶牛存栏量4.5万头,羊饲养量150万只,家禽饲养量2.59亿只。肉类总产量100万吨,蛋类总产量33万吨,奶类总产量16万吨。
(五)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我市农产品加工滞后,是农产品加工原材料输出与成品输入“价值双向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十一五”期间,应从战略的高度,抓住深度调整的机遇,重点推进十大加工工程建设。
  --玉米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吉林燃料乙醇、沱牌玉米园、隆兴玉米等玉米加工企业和大龙等饲料企业扩建项目。到2010年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500万吨。
  --精制米加工工程。重点建设东福、宇丰、永丰、金沙河等精制米加工项目。到2010年精制米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
  --大豆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金城大豆、舒兰大豆等大豆加工项目。到2010年,大豆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
  --肉牛屠宰加工工程。重点建设蛟河外贸、永吉皓月等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到2010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
  --优质生猪屠宰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吉林精气神等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到2010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
  --肉禽生产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益民集团、福润禽业等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到2010年,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到一亿只。
  --大鹅生产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金正牧业、翱翔鹅业等鹅系列加工项目。到2010年,肉鹅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只。
  --优质肉羊屠宰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永吉、北极等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到2010年,肉羊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万只。
  --乳品深加工工程。重点建设春光、九牛等乳品加工项目。到2010年,乳品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
  --参茸林特精深加工工程。充分利用"参茸蛙菌"等资源,重点建设福源馆、吉林泰信达、蛟河食用菌、长白山葡萄酒等一批大型参茸林特加工项目,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态食品产业。
通过十大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市粮食综合加工率达到75%以上,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0%以上,拉动基地农户25万户,形成产业化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重点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农村新能源、新技术,水源涵养林及林业接续产业,防洪、灌溉、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粮变肉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出口创汇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减灾体系等工程建设。
2.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扩大经济总量。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10个省级“百强镇”至少5个进入国家级试点,全市重点镇发展GDP年递增要达到17%,财政收入年递增15%,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年递增20%以上。
四、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节约型社会要求,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大力推广保护耕作、行走节水、测土施肥等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和恢复土壤有机质含量,建设节约型农业。推广良种、良法、良料、良舍等技术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和储运。建设循环型农业,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拓农产品市场,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
(二)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在品种培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各个领域加强引进和自主研发,为动植物育种和产业的开拓提供先进技术支撑。重视粮食品种资源保护,加快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利用。用农业信息技术改造和装备现代农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和新办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林业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长期稳定土地承包政策。
(四)广辟资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加快现代农业项目区建设,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农发行、农信社、世行、开行等金融机构投资农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商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成立各级农业担保投资公司。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
  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农产品集贸市场,加快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彻底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扩大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农村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政策法规,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鼓励司法机构向农村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吉林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下一篇:吉林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