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攻坚重点,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及时调整转变发展思路,把人参产业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高度,做出了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了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人参管理办法,以及人参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0-2020年人参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在事关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和关键性举措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奠定了人参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
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根本性措施,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测土栽参,实行人参种植职业资格培训、品牌产品原料基地认证、种植档案登记和田间记录等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度,强化投入品监管和质量跟踪检测,实行质量安全包保责任制,建立完善品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改变了传统种植、自然发展的粗放经营模式,提升了人参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建设良种繁育、绿色人参、绿色西洋参、林下参及非林地人参等5种模式2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人参单产增幅达25%,优质参率达到70%以上。
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主导模式,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加快提升。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加销全产业链,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人参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加快提升。科学调控种植规模,到2012年,人参留存面积5200万平方米,产量2万吨,分别比调控前减少了1300万平方米和7000吨。制定实施科学发展非林地种植人参指导意见,推进由过去伐林栽参为主向林下参、非林地栽参等多种模式转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启动建设抚松人参产业园等6个园区,引进山东绿叶、北京中科浮德等一批投资规模超千万元的企业集团,培育壮大康美药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2012年末入驻园区龙头企业达到46户,完成投资65亿元。着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开发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产品,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多肽、人参蛋白、人参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和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产品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12年,人参产业总产值实现204.5亿元;鲜参价格由每公斤20元上涨到85元;加工能力达到2.4万吨,加工产品产值170亿元;人参行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26个。
坚持把科技兴参作为主攻方向,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释放。推进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时把人参产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轨道上来,形成了科学认识人参、科学消费人参、科学发展人参的良好环境。特别是以科技兴参为抓手,在推进“药食同源”、促进人参产品多元化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9月国家批准率先在我省开展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2012年8月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实现了人参从药品到食品、从药房到厨房、从治疗到保健的历史性跨越。现已制订了人参食品通用标准4项,备案标准文本396个,26个产品获得生产许可证。开发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近千种系列产品。审定福星1号等8个人参优良品种。
坚持把品牌战略作为重要带动力量,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加大人参品牌整合力度,强化品牌运营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严格市场监管,加强宣传推介和文化培育,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人参品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争取国家批准注册“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完成本省“著名商标”认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申报马德里联盟82个成员国和10个特定国的“长白山人参”国际商标注册;评定“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80种、生产企业25户、专卖店3家。2012年,我省企业直接出口成品参835吨,同比增长26.55%;出口额5919.39万美元,增长92.93%;成品价格每公斤70.89美元,增长52.46%,比全国平均价格高出17个百分点。
全省人参产业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壮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增效益,加快把人参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建设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吉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深入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进人参产业精深开发,强化人参产业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人参质量安全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和人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