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城镇人口330万—460万
2011年末,全省城镇人口约1468万人,到2020年,吉林省总人口将达到2870至300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800至19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至64%。那时我省以长吉一体化为起步,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重点,以长吉都市区、延(吉,含龙井、图们)珲(春)城市组合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格局将形成,进而推动我省中部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长、吉两市更具特色
城镇空间格局更为开放。将实施“两个集聚”的城镇化战略,促进人口与其他生产要素向中部地区聚集、向中心城镇聚集。保育东部生态功能,恢复西部生态系统,促进以长吉一体化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快速发展;引导吉林省城镇化按照省域中心城市(长春、吉林)、地区性中心城市(地级市和区位优越的地区中心)、县城(县级市)和中心镇四个层次推进,构建吉林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为促进吉林省空间格局的快速形成,“规划”提出要以长吉一体化为突破口打造长吉图开发开放、中部城市群推动与发展支撑平台。通过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和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旅游业、生产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长春市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城市,把吉林市建成为东北地区以石油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和具有我国北方特色的山水旅游生态宜居城市。至2020年吉林省总体上将形成以长吉一体化和哈大轴为重点的“两区、四轴、两带”空间结构布局。
县通高铁县通高速
城镇对外交通更为顺畅。实施“差异化”和“网络化”的交通发展战略,优先重点建设中部和图们江地区交通枢纽,促进由中部向东、西两翼由密渐疏的交通网络形成,建立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干线网,加强交通枢纽地区与辐射区域的联系。促进交通的网络化发展,突出长吉都市区和延珲城市组合区的对外联系功能,加强哈大发展轴和珲乌发展轴对外通道建设,强化与国家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衔接,与东北区域骨干公路网衔接,同黑龙江、辽宁、内蒙共同构建东北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
届时,吉林省将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县通铁路”、“县通高速”的发展目标,为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引导城镇体系合理布局提供支撑和保障。公路建设形成“五纵五横三环多联”网络体系,铁路建设形成“六纵四横”网络结构,机场建设形成“一主多辅”网络格局,贯通第二松花江与黑龙江水系航运网,建设形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综合交通主枢纽、区域交通次枢纽、一般性交通枢纽四个等级的交通枢纽体系。
“两区、三带、十核”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区域生态环境更为优良。实施“分地区差别化”的生态策略,提高区域生态功能及生态恢复能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脆弱区实施抢救性修复与治理,对生态良好区实施积极性保护与培育。
为系统保护吉林省空间环境,“规划”提出吉林省要形成“两区、三带、十核”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两区”指东部森林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三带”指沿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条重要的生态廊道;“十核”指十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东辽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珲春天然林及东北虎生态功能保护区,查干湖、月亮湖和莫莫格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三湖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向海自然保护区,龙湾自然保护区,天佛指山松茸自然保护区,大布苏狼牙坝和腰井子羊草草原自然保护区,伊通火山群自然保护区等十个区域性生态绿核。
到2020年,吉林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得到初步治理,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绿色经济和低碳生活模式基本形成,基本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的生态省。
吉林市城区主要功能区通轻轨
城镇支撑能力更为强大。届时,公交出行模式基本形成,县城以上城镇公交换乘系数小于1.3,城区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中心区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长春市城区初步实现轨道(地铁、轻轨)交通网络化,吉林市城区主要功能区间通轻轨。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增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特大城市达到90%,大中城市达到80%,小城市及县城达到70%;长春市等水资源短缺城市逐步推行中水回用。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其他城镇达到70%。城镇绿地系统建设成果显著,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气化吉林”全面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高速宽带传输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城镇智能化建设得到加强。
城镇文化特色更为突出
规划提出要加强吉林省城镇文化特色塑造。至2020年,通过人文环境设施建设,吉林省将形成安全、舒适、积极向上、创业氛围浓郁的省区和文明发达的和谐社会,实现文化吉林、创业吉林、和谐吉林的发展目标。